國家郵政局局長:推動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
來源:
發布時間:2011/10/10
瀏覽次數:380
10月9日,北京,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第42屆世界郵政日致辭中表示,“十二五”時期,將推動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繼續推進郵政普遍服務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分業經營、分賬核算。馬軍勝同時透露,“十二五”時期,將加快郵政速遞物流改制上市步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告訴早報記者,政府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是為了對郵政公司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目前,中國郵政普遍服務因為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并保證價格低廉穩定,很多信函的郵寄價格低于實際運營成本。
針對這只普惠全民卻可能由快遞企業埋單的基金,徐勇認為,在中國郵政集團尚在高額盈利,而中小快遞企業普遍虧損的背景下,現在不是設立基金的好時候。
“可能淘汰小快遞公司”
徐勇告訴早報記者,新郵政法已經提出了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的想法。
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17條就提出,“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
關于這只基金設立的進展,徐勇說,目前國家郵政局與財政部已經組成了聯合調研組,正在各地調研。
徐勇透露,現在歐盟也只有意大利一國設立了郵政普遍服務基金,但至今尚未征收,美國等均無這種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是給廣大老百姓提供服務,國家應該用財政去補貼,而不應該讓快遞公司來承擔,即便是收也應該是向所有使用郵政普遍服務的企業征收,包括使用量大的工廠、報社等等。”
另外,徐勇提出,“2010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已經進入世界500強,總收入達1899億元,盈利超過13億美元,而另外一個方面,快遞企業卻普遍虧損,處境很困難,并不是設立基金的好時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某快遞企業業內人士表示,普遍服務基金一旦設立,將對快遞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是成本上升,特別是對處于市場低端的企業將造成一定的壓力;其次會促使企業上調快件價格。從未來的發展看,將會通過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的設立淘汰一些小型的、處于掙扎邊緣的快遞公司,從而提高產業的集中度。”該人士說。
該人士告訴早報記者,此前,調研組在廣東省調研時曾向企業征求意見,擬按照每件征收0.5元的標準來執行,遭到快遞企業普遍反對。該人士認為,“如果在0.1-0.2元之間還比較合適。”
快遞業步入調價期
“當前快遞業成本壓力很大,快遞正進入調價期。”徐勇告訴早報記者。
近日,順豐速運在其官網公布,“為應對部分線路人力、操作及運輸成本增長過快的壓力,我司經過慎重研究決定,自2011年10月8日起,對部分線路快件價格進行小幅調整,平均調幅2%~4%。”
在此次調整后,大陸部分線路與服務,包括標準快遞、陸運達以及特殊安全快件,在首重部分上調1-2元。其中,北京地區同城快遞城區內首公斤從12元漲到13元,郊區現在報價15元,北京到外地的異地快遞也多有漲價,其中北京到上海首公斤22元。
此前的9月,圓通快遞宣布在全國范圍漲價,文件類快件每件加收1元(即最低5元變6元),物品類快件在原價基礎上每公斤價格也上調1元。
徐勇表示,在春節前,快遞業還會有一輪調價,以防止春節爆倉。另外,他預計,在2012年6月,快遞業可能還會有一次剛性調價。
徐勇認為,目前中國的快遞公司定價機制存在缺陷,而國際快遞公司像機票一樣,實行浮動折扣機制,可以更好地降低市場風險。
前述上海快遞業內人士告訴早報記者,目前快遞業務的利潤已經非常低,有些地方特別是電商快件,還低于0.3元-0.4元的利潤。
國家郵政局網站9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6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6%。
中郵速遞可能率先上市
關于加快郵政速遞物流改制上市步伐的問題,徐勇說,快遞行業通過上市融資可以有效減輕資金壓力,幫助其進行網絡布局和建設基礎設施。
徐勇還透露,不僅是中國郵政速遞服務公司,包括申通快遞在內,民營快遞也在為上市做準備。其中,中郵速遞率先上市的可能性較大。
中國郵政速遞服務公司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直屬全資公司,主要經營國際、國內EMS特快專遞業務,是中國速遞服務的最早供應商,也是目前中國速遞行業的最大運營商。有資料顯示,中郵速遞在全國快遞業務收入中占比最高,約22%,遠超申通快遞10%的占有率,也高于排名第二的順豐快遞4個百分點。
不過,徐勇強調,現在快遞企業上市首先還要練好內功。一方面服務要規范,建立服務標準,另外,要為員工繳納社保,履行社會責任,否則上市后矛盾就會暴露,給融資帶來風險。
今年6月,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快遞企業以股權、現金及其他金融創新方式作為兼并重組的支付手段,依托資本市場提升兼并重組效率,促進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
徐勇告訴記者,現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較高的快遞服務品牌有27家,而快遞企業總共有1萬多家。未來5年,快遞企業將會進入整合期。按照徐勇的預計,最后會剩下5000家左右。